第三节 心理学关注的问题
一、感觉和知觉
1、感觉与知觉有何不同?
在公园晨跑时,小张习惯听会音乐,今天他希望找几首合适的曲子来激励自己。他打开音乐播放器,将音量调低之后,首先跳过了前面几首歌,因为它们不是太缓慢就是太悲伤。当羽泉的《奔跑》开始播放时,小张觉得跑步时听这首歌是再合适不过了。当音乐的旋律到达小张的耳膜并由此进入大脑时,感觉发生了;当他意识到自己正在听音乐时,知觉发生了。
感觉和知觉是两种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心理过程。比如,请你想象一个正在鸣叫的火灾警报器。如果从感觉的角度考虑,我们会感觉警报器的声音非常的尖锐刺耳;而从知觉角度考虑,我们会辨别出这是火警的声音并且意识到发出警报的大概位置。
2、感觉
感觉是指由刺激(灯光或声音等)引起的感官激活过程,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可以说,感觉是人从外界接收信息的第一步。多数人认为人类存在五种基本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其实人类的感官能力远远超过上述五种。例如,人类不仅对触摸敏感,对疼痛、压力、温度、震动等也同样敏感;耳朵不仅能接收信息,还有助于我们保持平衡,比如火车乘务员能够在行驶的列车上平稳的行走。如图1-10所示。
图1-10 五种基本感觉和平衡感觉
3、知觉
知觉是纯粹的心理活动,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借助于人的主观经验对感觉的加工。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官的不同,可以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触知觉等;根据知觉反映的事物的特性,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根据知觉所反映的客体的性质,把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称为错觉。
(1)知觉的特征
① 知觉的选择性
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意愿来看待世界,对于图1-11,你看到的是一位优雅的少女,还是一位微微低头的老妇呢?
图1-11 知觉的选择性
② 知觉的理解性
人的主观经验影响着知觉对事物的理解,如图1-12在一个喜欢艺术品的人看来可能是一只白色花瓶,而一个喜欢剪影的人可能把它看做黑色的两个人的侧影。
图1-12 知觉的理解性
③ 知觉的恒常性
你的朋友和你结束对话后走开,你的朋友渐行渐远,他在你的眼中成像越来越小,但不论眼中的图像改变如何真实,你也只把它知觉为是朋友在走远,而不是他在渐渐变小。如图1-13所示。
图1-13 知觉的恒常性
④ 知觉的整体性
我们把零散的信息知觉为有意义的整体,图1-14中,横着看会把中间的符号知觉为大写的英语字母B,竖着看会把中间的符号知觉为数字13。
图1-14 知觉的整体性
(2)错觉
错觉是知觉不能正确表达外界刺激的特性时而出现的主观歪曲的现象。图1-15 a中,中间两个圆的面积相等,但看左侧的圆时觉得比右侧的圆大;图1-15 b中,两条平行线被多方向的直线所截时,感到两条线向中点凹陷;图1-15 c中,两条线长度相等,但是看起来垂直的线比横着的线长;图1-15 d中,穿过长方形的是一条直线;图1-15 e中两条带箭头的线段是一样长。
图1-15 错觉
(3)运功知觉
运动知觉是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物体的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因此,运动知觉跟空间知觉及时间知觉密切相关。运动知觉包括两种:一种是似动知觉,盯着图片,就如同一帘随风而动的珠帘,如图1-16所示;
图1-16 似动知觉
另一种是真动知觉(人对物体真正运动的知觉)。利用真动知觉,我们可以判断一辆火车通过一条隧道需要多久,如图1-17所示。
图1-17 真动知觉
二、注意和意识
1、注意和意识有什么关系?
注意不等同于意识。一般说来,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注意提供了这样一种机制:决定什么东西可以成为意识的内容,什么东西不可以。
2、注意
注意是对信息进行选择,使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那些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各种刺激,而避开或抑制那些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注意对实践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动车组司机为例,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高度的注意集中能力,还需要较好的注意转移能力,以保证在操纵仪表盘的同时,还能时刻注意前方路况,在遇到信号灯以及其他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如图1-18所示。
图1-18 注意力集中与转移
3、意识和安全意识
意识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对自身的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综合觉知。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
【小案例】
2010年8月19日15时15分,西安—昆明的K165次旅客列车行驶在德阳至广汉间石亭江大桥时,大桥因水害发生倾斜,两节车厢坠入江中。由于处理方法及时、妥当,本次事故未造成一人伤亡。“零伤亡”的重要原因是司机曹继敏当机立断,在28秒钟内拉下了紧急制动。曹继敏回忆,当时的情况是机车刚到石亭江大桥,晃动特别严重,左右摇摆的晃动,感到剧烈的晃动。平常铁路局机务段防洪知识的培训、防洪知识的考试和事故案例的学习,以及经验的总结,已经在我心中形成了一种牢固的安全意识。当机车出现这种颤动的时候,我左手下意识的紧急制动,根本来不及考虑也没有过多想其它事情,只有心中的一个念头,就是紧急制动。
从上述案例可以发现,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对于铁路职工来说,只有树立了安全意识,才会有安全行为;有了安全行为,才能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
三、学习
学习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是由经验带来的行为和能力上相对持久的变化。通过学习,人们可以凭借新的经验完成从前无法完成的事情。比如,新手司机在驾驶理论学习之后,不会立刻让其进行独立的驾驶操作,往往会由一名技术娴熟的教练或师傅带着进一步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新手司机才能独立进行驾驶操作。如图1-19所示。
图1-19 学习
四、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回忆或再认),它是一个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信息需要通过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以及永久记忆三个子系统才能最终被我们记住。对于铁路职工来说,瞬时记忆力尤为重要。以机车乘务员为例,在驾驶过程中,需对调度人员的命令进行复述,因此准确的瞬时记忆尤为重要。如图1-20所示。
图1-20 铁路调度人员下达调度命令
五、能力和智力
1、能力和智力有何关系?
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通常也称为智力,这些能力是在进行各种不同种类的活动中都会使用的基本能力。特殊能力是指人们从事特殊职业或专业需要的能力,比如,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驾驶火车。但能力与智力又存在区别,一般说到智力的时候更偏于认知,它要解决知不知、懂不懂的问题;而说到能力的时候更加偏于活动,它要解决会不会,能不能的问题。
2、能力
能力是保证某种活动得以顺利实现的心理特征。能力既可以指实际能力,也可以指潜在能力。实际能力是个人实际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在先天遗传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中的努力学习带来的;潜在能力是个人个人将来通过机会学习,可以在行为上表现出的潜能。这也是我们需要对铁路职工进行选拔和培训的原因,如图1-21所示。
图1-21 铁路职工选拔与培训
3、智力
智力是学习经验和知识以及适应新环境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使用资源的能力。智力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个类型。流体智力是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主要涉及知觉、推理能力、记忆和信息处理能力等。比如,机车乘务员能够记住每一个调度指令。晶体智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主要涉及从经验和教育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比如,机车乘务员不仅能够记住每个调度指令,还能够区别不同的指令并作出反应。可以说,机车乘务员不仅需要流体智力,还需要晶体智力。
智力的水平取决于先天遗传与营养、早期经验和教育、社会活动实践和主动能动的学习。智商是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客观指标,可以通过智商的高低来判断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六、需要和动机
1、需要和动机有何关系?
动机由四个基本成分构成:需要、驱动力、目标和行为反应。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紧张的情绪,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驱使人选择目标并进行实现目标的活动以满足需要。当需要满足后,人的心理紧张消除,继而又会有新的需要产生,周而复始。
2、需要
需要是生理或心理方面的缺失所导致的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人的需要是有层次,衣食住行是人们实现基本发展的需要,归属、尊重以及自我实现是人们实现高层次发展的需要(见图1-23)。任何一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不再是行为的动力,或者说不是行为的主要动力,这时下一个需要就可能成为主导需要。所以,对铁路企业管理者来说,如果要激励某位员工,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首先需要知道该员工处于需要的哪个层次上,然后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去满足该层次的需要,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图1-2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动机
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是内在需要和外在诱因共同作用形成。人类一切的行为都是从动机出发的,它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
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对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人的各种行为都是由动机直接引发。
在铁路职工的选拔中,一般采用结构化面试的形式对职工的态度动机进行评价。通过结构化面试,可以明确职工从事铁路工作的态度和驱动力。正确的态度和动机是保障安全工作的基础。
七、性格
1、怎么理解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构成个性的核心部分。性格是对行为具有最重要影响的心理品质之一。从某种角度讲,能力决定人的活动水平、效果,性格则决定人的行为的选择和方向。
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构成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格。例如,在《三国演义》中,张飞是一个着墨不多而性格异常典型的人物,他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脾气暴躁,轻士卒而重大夫、做事适性任情,戏曲中更是给了他黑脸的形象。
2、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性格类型
人的性格是很复杂的,但一旦形成后,便会以比较定型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和认识周围的人和物。不良的性格特征常常是造成事故的隐患。一般来说,以下8种性格特征的人容易发生事故(如图1-26所示)。
图1-26 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性格类型
以攻击型性格为例:具有这类性格的人,常妄自尊大,骄傲自满,在工作中喜欢冒险,喜欢挑衅,喜欢与同事闹无原则的纠纷,争强好胜,不接纳别人建议,这类人虽然一般技术都比较好,但也很容易出大事故。
【小案例】
规范驾驶行为,远离“路怒症”
2015年5月3日下午,一段35秒视频网上疯传:在成都市娇子立交处,一名男司机将一女司机逼停后当街殴打,35秒内4次踢中女司机脸部,如图1-27所示,整个过程触目惊心。……
图1-27 远离“路怒症”